【抗疫知识】我到过疫区,我是密切接触者吗?
2021-08-10 12:38:00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皮宇 | 作者:攸县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浏览量:13346

“两周内我到过疫区!”

“我的健康码变成了黄色!”

“我的健康码变成了红色!”

“我和确诊患者去了同样的地方!”

当你发现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成为了密切接触者。

不要慌张,攸县疾控中心教你如何应对。

抗疫知识
 
Q: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

8、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Q:
什么是“密接的密接”?

      “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Q:
什么是一般接触者?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Q:
两周内到过疫区怎么办?

      尽快到所在村或社区进行登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从离开疾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每天两次。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Q:
我需要隔离吗?要隔离多久?

      根据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为14天,并建议在隔离期满后进行居家健康监测7天,以避免极少数超长潜伏期病例引起传播。

Q:
我是密切接触者或次密,我应该做什么?

     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按照我县防控要求配合隔离管控措施和县疾控中心流行性病学调查工作。

Q:
如果出现健康码变成红码或黄码,应该怎么做?

      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如果健康码变成红码,请第一时间联系县疾控中心,如健康码变成黄码应主动向社区(村)报告,应配合落实防控措施。

Q:
若出现可疑症状,我一定被感染了吗?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疫区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疫区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责编:皮宇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